北侖網站建設怎么樣做推廣最有效
文章目錄
- 一、引言
- 二、樹冠體積測量對比方法
- 2.1冠層體積人工測量法
- 2.2冠層體積擬合測量法
- 三、基于深度相機與分割掩膜探測樹冠體積方法
- 3.1像素值與深度值的轉換
- 3.2樹冠體積視覺探測法
- 3.3實驗分析
- 總結
一、引言
果樹靶標探測是實現(xiàn)農藥精準噴施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本章以果樹冠層體積的計算結果作為實現(xiàn)變量噴藥決策的數(shù)據(jù)依據(jù)?;谏弦徽聦嵗指钅P蛯涔趫D像分割成掩膜的基礎上,提出一種基于深度相機的果樹冠層體積探測方法,即視覺探測法。采用深度相機作為感知單元,通過掃描果樹獲得冠層深度圖像,其深度值表示冠層與相機之間的實際距離,通過換算得出樹冠掩膜的像素點代表的實際面積,進而估算出單棵樹冠的真實體積,并與人工測量法進行比較,以分析視覺探測法的精度。
二、樹冠體積測量對比方法
2.1冠層體積人工測量法
本節(jié)對人工測量樹冠體積的方法進行探究,并將其結果作為比較基準。傳統(tǒng)的人工測量方法簡單地將果樹冠層水平截面近似于橢圓,通過將冠層等高度分割為多份圓臺,最后求和得出冠層體積。然而,樹冠的輪廓形狀一般不規(guī)則,因此難以確定橢圓截面的長、短半軸;再者,被分割的樹冠部分并不一定只是圓臺的形狀。因此傳統(tǒng)的人工測量結果并未能真實反映樹冠體積,其測量精度較難保證。
為得出果樹冠層較為精確的人工測量結果,本章在傳統(tǒng)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優(yōu)化,測量步驟具體如下:
首先,將單棵果樹的冠層從上到下看作由圓臺、錐體或是其他近似的規(guī)則幾何體組成;
接著,將其水平分割成多個獨立的幾何體,截面簡化為圓形。
最后,根據(jù)各部分形狀進行單獨計算并相加得到整個冠層體積。
以紡錘形冠層的果樹為例進行分析,繪制了人工測量冠層體積的示意圖,如圖4-1所示。圖中的樹冠近似錐形,但并不規(guī)則,其中上、下兩層近似圓錐,而中間部分近似圓臺。為便于計算,本方法使用皮尺直接測量出的截面周長替換半徑,即r = l/2π,并代入基礎式中。通過以下式推導出樹冠體積的人工測量模型。
2.2冠層體積擬合測量法
由于柑橘樹冠屬于類球體型,本節(jié)根據(jù)單棵樹冠的外輪廓形狀擬合成一個相近的、有規(guī)則的立方體,進而實現(xiàn)對體積的估算,該方法簡稱為擬合測量法,下文均以此替代。以成熟期的柑橘樹為例,其樹冠擬合過程如圖4-2所示。
具體處理步驟如下:
步驟1:圖4-2(a)為原始圖像,經過MSEU R-CNN實例分割模型處理后,得到圖4-2(b)所示的實例分割效果圖;
步驟2:通過剔除背景僅保留樹冠掩膜部分,如圖4-2(c)所示;
步驟3:之后采用圖像二值化、開運算等圖像處理操作,提取出樹冠掩膜的輪廓(是否貼近于原始輪廓取決于圖像分割精度),見圖4-2(d);
步驟4:以掩膜輪廓下窄上寬的特征,適合擬合成圖4-2(e)的梯形;
步驟5:最后通過梯形繞中軸線旋轉360°,擬合成圖4-2(f)所示的圓臺。
三、基于深度相機與分割掩膜探測樹冠體積方法
3.1像素值與深度值的轉換
為探究二維圖像與三維空間之間的轉換關系,根據(jù)所用視覺傳感器不同,其方法各異。若使用普通相機采集圖像,一般采用標定法獲取單位像素代表的實際面積(下文均以A表示該值)。例如:丁為民等將黑色硬紙板作為標定物,通過圖像處理軟件計算多個采樣距離下標定板的A值,利用該值和對應的采樣距離制成散點圖,發(fā)現(xiàn)A與采樣距離之間具有明顯的冪函數(shù)關系。然而,每個普通相機內參可能有所不同,若要獲得較為準確的A值,均要進行相對復雜的標定實驗才能得到冪函數(shù)中合適的系數(shù)。本章以D435i深度相機為數(shù)據(jù)采集設備,該款相機配備了二次開發(fā)功能包,其中就有采用歐幾里得度量法(指用于測量n維空間中兩個點之間的真實距離D(x, y),或稱為歐氏距離),其計算原理由如下式表示:
通過第3章的實例分割算法可獲得樹冠的掩膜,但掩膜以二維圖像的像素量表示,并非樹冠真實參數(shù),不能作為精準噴施的決策依據(jù)。由于D435i深度相機可同時拍攝目標樹冠的RGB圖像和深度圖像,采用歐幾里得度量法可測量深度圖像中的歐氏距離Hr;通過OpenCV圖像處理庫中的算法計算,可獲得RGB圖像中樹冠的像素高度Hp,兩者比值的平方即為A值。該值再乘以掩膜像素面積,從而計算出樹冠垂直投影面的實際面積Sr。具體計算過程通過如下的式表示:
3.2樹冠體積視覺探測法
本節(jié)基于實例分割模型的處理結果,并結合上節(jié)所述方法,對單株柑橘樹冠層的幾何特征進行探測,主要參數(shù)包括樹冠面積、高度、寬度以及體積,其探測原理的示意圖如圖4-4所示。
針對以相機對果樹冠層體積進行探測的問題,丁為民等提出“多點測量法”,通過構建樹冠實際垂直投影面積Sr與樹冠體積對數(shù)lnV間的模型,研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,即基于已知的冠層面積來推算體積。為得出不同果樹Sr與lnV的相關性,丁為民的科研團隊通過實驗構建了梨樹、桂花樹等果樹體積計算模型。實驗結果表明,該模型的決定系數(shù)均在0.9以上,說明Sr與lnV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;同時也表明在不同樹種之間,樹冠垂直投影面與樹冠體積的線性關系規(guī)律是成立的。
基于上述學者的研究,本章對果園內的20棵柑橘樹進行采樣,并在樹冠垂直投影面積Sr的基礎上,結合人工測量法準確測得的樹冠體積V,以最小二乘法構建柑橘樹冠層的Sr與lnV間的關系模型,即“基于深度相機和分割掩膜的果樹樹冠體積探測方法”,簡稱為“視覺探測法”,其相關性結果如圖4-5所示。
3.3實驗分析
上一節(jié)采用三種測量模型并對所選8棵柑橘樹進行了體積探測,得出了各個方法對應的樹冠體積平均值。本節(jié)將三種樹冠體積探測方法的測量結果匯總于表4-4中。并根據(jù)誤差評估式計算出誤差、樣本標準差,作為誤差評估指標。其中,誤差1和誤差2分別指擬合測量法、視覺探測法跟人工測量法之間的誤差值。為更為直觀地對比三種測量手段得到的體積值之間的差距,繪制了圖4-9所示的體積平均值以及標準差條形圖。
根據(jù)表4-4中樹冠體積平均值以及標準差,繪制了圖4-10所示的折線圖,綜合展示了三種方法測量得到的8棵橘樹冠層體積。按照大小依次排序為:橘樹3>橘樹1>橘樹6>橘樹2>橘樹8>橘樹7>橘樹5>橘樹4。但是三種測量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偏差,尤其是橘樹3的冠層體積,最大標準差值為0.12。其次為橘樹8,其體積測量的標準差值達到了0.102,而所有橘樹冠層體積測量的標準差大于0.05,其中最小的標準差值為0.062,由測量1號、7號橘樹時產生。
綜合上述圖表可知,人工測量相比真實的體積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,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樹冠形狀在轉化時,將原本不規(guī)則的形狀抽象成規(guī)則形狀后,丟失了部分空間的體積值,導致所測體積值相對偏小。但相比擬合測量法將樹冠作為整體的計算方法,人工測量通過將冠層水平分割成幾部分進行分塊計算,降低了每個部分的誤差,數(shù)值相對精確,故將其作為標準值具有較強的可靠性。
總結
針對目前主流傳感器探測果樹靶標存在的各種問題,本章提出一種基于深度相機和分割掩膜的果樹冠層體積探測方法,并通過對比實驗研究其探測精度。并且,為探究視覺探測冠層體積的精確度,提出一種人工測量和擬合測量冠層體積法,并以人工測量的體積為基準,與視覺探測法的結果進行誤差分析。實驗結果表明,視覺探測法與人工測量體積值的主要誤差小于8%,最小誤差僅為2.2%,因此視覺探測法測量得到的體積值更加接近于手工測量的結果。驗證了基于深度相機的視覺探測樹冠體積方法具有良好的測量精度。